史博比的體態改變

我瘦了,卻更自信了—給在健身產業迷茫的你,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?
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3-06-11

「咦?請問是博比教練嗎?」​
眼前這位會員,眼睛上下的打量我。​

「對!我是!」我微笑著。​
儘管早就習慣這樣的眼神。哪怕是會員不經意的皺眉,內心還是會掀起一番波濤。​

在六年前,剛踏入健身產業,​我就清楚明白自己的弱項。​

其中,我最在意的,就是被人說「瘦」這件事。​

為了克服這些,我更加勤奮的訓練。​
看著自己的體態一天比一天更好,​我覺得自己多了幾分自信,​更接近大家口中「教練」的模樣。​

體態改變

但,這樣的好景不常,不久之後,我卡關了。​

我試盡了各種方法,全都徒勞無功。​
到最後,原本的自信來源,反而成了一種壓力。​

我會因為熱量沒吃足,在宵夜時段硬塞下兩人份的餐點,​
因為學員一句無心的「你是不是瘦了?」而沮喪到下班。​

看到這,你可能會想:是不是我還沒找到方法?​
我會告訴你,沒錯!這些方法絕對都還有進步空間。​

但這之間與生活的取捨,早已超出我的能力範圍。​
所以最後我選擇放棄。​

個人品牌 臉部代償
於是我開始寫部落格文章,沒什麼人看,​
轉拍Youtube教健身,被人嗆太瘦,​
教營養又顯得不夠資格。​
總之就是處處碰壁。​

我羨慕著體育系背景的教練,工作上能輕鬆上手,​
物理治療底的教練,學生走幾步就能像算命師一樣,猜出問題的癥結點;​
又或者是,只練一年,體態就碾壓自己五年努力的兼職教練。​

「設計科系畢業的我,到底可以幹嘛?」​

直到有一次,我開了一場公司的教育訓練,回饋卻意外的好。​

「我想可以試試喔!」​

所以我開始鑽研講師相關的技能,​
包含行銷、寫作、架構課程、教學技巧⋯⋯等等。​

驚喜的是,在這過程中,我發現過去的努力一點也沒有白費。​

因為設計背景,讓我在製作文宣比別人熟練許多,​
因為寫作累積,讓我的邏輯架構清晰明確,​
因為拍youtube經驗,讓我更能從容面對鏡頭與人群。​
因為經營社群,培養出我的受眾思維。​

在2021年的一月,開了我的第一場研習——上肢整合訓練。​
經過持續的優化及調整,這門課陸續開了14場,​
上下肢整合訓練研習課程收入也慢慢覆蓋,最後超過私人教練課程的收入,​
在隔年的一月,我的身份正式從教練轉到講師。​

在外人眼中,可能認為我只花了一年的時間,就成功轉型。​
但其實,我可是費了五年累積了這些「不成功」的經歷,​才成就今天的自己。​

​可能現在的你,也跟當初的我一樣迷茫,找不到方向。​你可以依照以下三個階段擬定努力方向。​

一、設下定位

  1. 第一步驟,發想:
    花五分鐘,直覺的寫下所有你的興趣與專長。如果不曉得自己的興趣,打開手機,滑一下社群跟相簿,就知道自己把時間都花在哪裡。
    ​不侷限於健身,繪畫、劍玉、舞蹈、寵物、烹飪⋯⋯等等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沒有對錯,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水平的思考。​
  2. 第二步驟,評分:
    接著,對每一個項目的分別對興趣程度及專長程度做自我評分,1-10分。
    ​1分是超級不擅長,超級沒興趣;10分是我超級擅長,超級有興趣。​而擅長不是要你成為大師的程度,只要你比身邊的人都還擅長這件事,分數就是相對高。

    ​以我為例,雖然比起專業攝影師,我的拍攝技巧不足一提。但在教練圈中,我的攝影能力是中上的,我就會給自己的專長打7分。

二、多方嘗試

​透過第一階段的設下定位,第二階段我們有兩種做法,可以擬定出努力的方向。​

  1. 興趣變專長​:
    延續上一階段,這是我們會獲得三種結果。分別是「興趣高/專長高、興趣低/專長高、興趣高/專長低」。
    「興趣高/專長高」絕對是首選。
    「興趣高/專長低」是我比較推薦的,比起單純的專長,興趣才能讓你長久維持。​

    可以試著思考看看,自己能不能透過努力,讓自己的興趣變成專長,
    舉例來說,我對傳說對決有興趣。我可以去思考我能不能透過努力,讓傳說對決變成一項專長,然後教別人呢?可能可以,可能不可以。這些問題不會有正確答案,唯有自己去嘗試才會曉得。​
    ​而「興趣低/專長高」則是最後的選項。
    專長分析
  2. 排列組合:
    第二種方法,是透過排列組合來找出自己的戰場。​
    以我為例,我的專長是教學跟矯正訓練。我可以教人矯正訓練。

    ​我同樣可以去思考,矯正訓練還可以跟哪些項目排列組合?
    一個物理治療師背景的教練,一樣可以去思考,自己要成為最懂訓練的物理治療師,還是最懂矯正的教練?
    像我有個同事很喜歡解剖學,又很喜歡畫畫。他想要透過畫畫教解剖學。​​這時就可以思考受眾是誰?​
    是想把肌肉骨骼畫出張力的繪畫愛好者,還是想透過畫畫學解剖學的健身教練?​

三、設下停損​

​很多人都誤會了龜兔賽跑的寓意了。​
我們都以為,既然自己是烏龜,就應該要更努力的跑,因為兔子總有一天會休息。​
抱歉!現實中的兔子才沒有在休息。你要的不是努力的跑,而是發現自己是一隻烏龜,然後去游泳。​
儘管再怎麼努力,我們都要時刻保持自覺,自己可能不是這塊料。​設下時間的停損點,然後轉移戰場。

努力有四種:

  1. 本質上無效的努力:根本搞錯方向。
    好比你學英文的目標是出國能夠與外國人對談,卻買了本英文單字書3000,埋頭背單字。這兩者雖然看似都在學習英文,但卻沒有實質上的幫助。
  2. 彼此抵銷的努力:每個人都在做,你就別費功夫了。
    當一個話題出現,能夠賺到最大流量的,一定是最早產出內容的人。如果沒有特別的切入點或是顛覆認知的內容,我們就該把力氣省下來。當大家都在說深蹲膝蓋不能內夾,但如果你可以告訴大家:內夾其實是正常的,所以我們要的不是避免內夾,而是⋯⋯提出範例,分析個案,顛覆大家的認知,這就是一篇值得寫的文章。(以上絕對認真)
  3. 隨著時間消失的努力:缺乏累積性的努力。
    例如:一對一私人教練課程。你可能會覺得,怎麼會?我上課不只能賺錢,還能驗證所學,怎麼會隨著時間消失呢?
    如果課少,只有60-100堂,我們當然可以一堂堂精細的規劃,但當你的課堂數來到120,甚至140.160,這時的課已經變成機械式的運作,課堂數多,對於專業的累積已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。課上多絕對不是問題,但如果多到你無暇思考未來,那就是問題。

    「千萬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,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。」​

  4. 策略思維下的努力​:越來越好的循環。
    宗教學家叫他馬太效應;金融專家叫他複利效應;網路公司叫它指數性成長。
    我更喜歡叫他飛輪效應,當我們在推動輪子的時候,這力道必須要大於最大靜摩擦力,所以在一開始你必須非常努力,而當輪子開始轉動,這時只要持續的出力,不須太費力,就能讓輪軸不斷轉動,而且越轉越快。

    「找到自己的第一飛輪,確定第一推動力,然後堅持不懈地推動。」

    當大家都在拍YT,你覺得很潮,也跟著拍,就算結果真的不錯,那僅僅是運氣好。
    就算學到什麼,也都是意外中的收穫。但如果是我們為了鍛鍊面對鏡頭、及培養受眾思維的能力,而選擇拍YT,並設下半年內要5000個訂閱的門檻,如果達不到就退場。這就是有策略、有停損的計畫。無論成功或失敗,這些都是策略下的結果。​

過去一直頂著「體態改變」招生的我一直沒說出口的話是​
​「比起重訓時期強壯的自己。我更喜歡現在,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,不壯的自己。」​

現在的我,瘦了。也更自信了。​

不知道讀到這的你有沒有發現,​

​「成就你的,從來不是一項能力或是技能。而是一直這麼努力的自己。」​

​如果你還在找尋自己,相信你有一天會找到的,我保證!🤜🤛​

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,歡迎輸入Email訂閱我的電子信件,讓我帶給你更多有關訓練技巧、教學實務,以及職涯發展的內容。

請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